从楷书入门书法其实在走弯路 王羲之的解决方法超出我们的想象

从楷书入门书法,似乎没人怀疑过。

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学书法,没有人想成为另类。

效果呢?

其实并不好!很多同学除了能写几个固定的楷书楷书外,就写不出别的字了,更别提变化了。

学书法很多年,竟然写不出一幅像样的对联。

学书法,你一直在走弯路。

学以致用。如果学了很长时间的书法,还是写不出像样的字,就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了。

为什么不建议学书法直接从楷书入门?

楷书是笔法最复杂的书体。一个“永”字就有八种笔法。

有老师教,还可以。但大多数初学者都是照着字帖抄。

这样学书法很难入门。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看楷书的点画,就是一个一个分散的点画。

字就是这一个一个分散的点画堆起来的。

你这样学书法,基本上连书法的门都摸不着。

王羲之看楷书的思维就不一样了。王羲之看到的点画不是分散的,而是一组一组的,成套的。


比如钟繇写的这个“无”字(上图)。

这么多点画,你一根根照着描。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

是不是有点乱。

你觉得乱,写出的点画肯定也是散落一地。字都写散了,哪来的精气神可言?

王羲之看这个字,就是三组点画(红蓝黄),写起来也很顺。这就是气脉贯通。

点画之间有呼应,结构不散,气脉贯通,气韵也就出来了。

同样是练楷书,一个永远是点画一盘散沙,另一个点画越练越精神。谁能书法入门,一目了然。

王羲之在《用笔赋》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或改变驻笔,破真成草。

意思是,真书(楷书)和草书是相通的。笔画连起来就是草书,笔画分开写就是真书。

当然了,草书有自己的草法,也不是简单一连就行了。

但是真书草书写法是相通的。只是外在表现不同罢了。

王羲之的解决方法永远超出你的想象!

就像这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子告诉他的妈妈,苹果里有一颗小星星。

他的妈妈,很诧异:怎么可能?小孩子把苹果横着切了一刀,果然有颗小星星。

我们都是竖着切苹果的,自然就看不见。

同样,没有王羲之那种思维看楷书,楷书点画之间的连系,你也看不见。

结束语:

认知,可以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眼见并不为实。

为什么古人看字帖叫读帖?

就是去“看”字帖内在的东西。临帖水平高不高,就看你读帖水平高不高。

有的同学“看”不出楷书内在的东西,就会走弯路,入不了书法的门。

本文原创来自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

Similar Posts